《明報》星期日生活 MingPao Sunday

明報星期日生活 8 Nov 2009明報星期日生活 15 Aug 2010明報星期日生活 27 Dec 2009明報星期日生活 27 Sept 2009明報星期日生活 28 Feb 2010明報星期日生活 30 May 2010明報星期日生活 31 Jan 2010


拖足廿多年,係時候還了吧?

活化廳今次搞活化藝術品外借計劃,當然不是為擠件鑲框海報入人們家而已,而是通過把集來的義氣藝術家們作品借出廳,借機反思藝術如何真能與大眾生活相輔相成。其實香港早已有「藝術化生活」的公開展覽,推動藝術的民主化,跟當年爭八八直選同步,不過活化廳這次恰在把藝術放回到生活脈絡中去,又跟其九零年其姊妹篇「找尋藝術」把民間收藏抽放到藝術展場中去,帶一逆向思維。

今次活化外借藝術計劃,可謂生於被高鐵撕裂的社會混沌中,香港投訴合唱團DVD一再發市,暗藏殺機的摺椅開幕瞬即被借走,就是花苑、李傑等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作品,實際都係在立法會前交收,而更多作品,更係真係出得嚟行。Henry的諷刺t恤既遇上知音,Henry自己也借了件八十後創作披上身。添民苦.霍的攬枕,更被借給了斷食的友人們(最奇還是其單性繁殖,借出兩件卻三件送返來)。

街坊勞生的「你貓唔貓」,巨型到預佐無人屋企放得落,實用如時鐘日曆杯傘咕臣等作品又或者太不起眼,但櫃格中眾多小品可惜同也未遇有緣人。劉學成的「匣中園」不宜作鯉魚池假山,卻可像德蘭修女相隨身攜帶,而陳正文的「樣辨人民」小動物和何遠良的「煙頭奶嘴」,同似乎皆屬口腔期的草泥馬,跟劉智聰從廢屋中找到的塑膠桔一樣,仍焦待著其下一階的生命演繹。

跟官方版藝術品外借的「生活因藝術而喜」,或市區重建項目商場的「in art we live」高捧藝術的口號剛剛反轉,最近讀到一個有趣說法,以為「藝術就是令使生活比藝術更有趣的東西」,這無疑給藝術提出了一種相當恰如其份的活化想像。

出得嚟行,遲早會還,兩行紅漆大字在活化廳櫥窗上,非但不是武力恫嚇,招來的更反而係文字人對於兩句主體不協調的語法爭論。但若搞清內裡主體微言(出得嚟(遊)行,遲早會還(政於民)),恐怕活化廳或也會有人來扣我們要起義的帽子。

明報星期日生活31/1/2010活化廳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