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約失敗 不滿藝發局拒公佈「死因」 藝術家護活化廳 被「斷糧」仍留守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25/18604982

【本報訊】獲藝發局資助的油麻地上海街活化廳,是一個結合了社運與藝術的「反動基地」。他們去年底續約失敗,藝發局卻不肯公佈「死因」,三位藝術家不忍深耕四年的工夫被連根拔起,惟有一直留守,逾期「佔領」超過三個月。他們希望藉今次抗爭向藝發局及公眾證明,要他們離去,其實有違局方發展社區藝術的初衷。

記者:朱雋穎

抗爭可以很平靜,正如李俊峰、方韻芝及葉浩麟目前這樣。自去年7月得知續約不果、9月底上訴失敗、10月合約結束,沒有資助正式「斷糧」,更要搬走,但他們一派平和。三人組成「繼續工作小組」,留守逾三個月,繼續日常的社區藝術工作,並爭取機會解釋藝術理念。
其間,廳內運作如常,街坊「傾偈會」如常、過年前寫揮春派街坊如常、大除夕去年宵執剩餘物資做花車如常……問起廳內任何一位,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街坊,下一步怎麼走,往哪裏去,皆茫然未知。

斥如「行政機械人」

他們最想的,就是留在原位,或「原區安置」──搬到區內為數不少屬政府物業的「吉屋」。他們認為,社區藝術需要時間的累積,需要街坊參與,兩年一約,只會拔走好不容易才種下的根。如方韻芝所言,藝術不一定是畫畫或雕塑,教人重新想像人與人的關係,也是藝術。
不過,藝發局從未應允此訴求,職員兩次「落區」談的是活化廳如何走、幾時走,多於聽活化廳如何延續社區藝術。局方甚至在兩次會面之間發信,指他們如年底前不遷出,就「採取法律行動」,令一向冷靜的成員們憤怒。葉浩麟嘆道:「同佢辯論點先係對社區藝術好,大家赤手空拳,佢無啦啦又『掹槍』。」

李俊峰也不滿道,藝發局猶如一台「行政機械人」,不講理念只做資源分配,「但其實佢哋分配嘅資源來自公帑,係咪應該同公眾討論點分配呢?」他們認為,目前社區藝術資源分配極不平均,最大問題是以一筆過為主,「畀你幾十萬,做餐死又轉下一區」。而社區藝術的可貴,在於透過平日的交往與感染,讓街坊對日常生活更敏感及關注,「保存舊區價值,唔係拆嗰吓先畫張畫紀念吓,而應該係有對話、有來有往」。

希望推廣社區藝術

葉浩麟說,藝術不應只是某種階級有餘暇的人的玩意,「社區藝術可提供一個空間,畀嗰啲受生活所逼嘅人,有參與嘅機會」。他以街坊藝術家Henry為例,一個寫得一手好字、畫得一手靚畫兼關心時政的中年人,他本業是冷氣維修師傅,「就算呢個年代,都唔係個個人識上網發表作品,但活化廳可容納到佢」。活化廳的每面牆、每個角落,都展示着街坊的藝術品,像詩癡貞姐的詩、像Fred媽自家製的「營養豆」、像花牌師傅黃乃忠的大小花牌。

不過,藝發局遲遲不表態,令一眾藝術家及街坊都感到乏力,因深水埗重建遭逼遷而進駐活化廳的黃乃忠,也未知前路。藝發局表示,許多問題都要留待會員大會讓新一屆委員討論,李俊峰稱:「藝發局一直只話會研究,但研究做30年都得啦,我哋想得到確實回覆。」他們會在今日藝發局的迎新日,到場請願兼致送《藝發局委員須知》,促請新一屆委員會正視問題,改革藝發局的社區藝術政策。

【本報訊】2009年起進駐上海街404號的活化廳,由10多名年輕藝術家組成。由門前「隨便入嚟坐」標語,到成員與街坊間閒話家常,都可看到他們對油麻地的深厚情感。他們以社區藝術為己任,最廣為人認識的卻是非社區導向的社運、政治藝術活動。

搞「公投」選特首

每年六四,活化廳會化身六四紀念館,廳外高懸「毋忘六四」旗幟,廳內展出相關文物,成員年復年號召市民騎單車來往廣場,重演1989年的那一夜。這類並非特別為社區而設的活動,意外地成為最「入屋」的活動。方韻芝笑言,甚至在某些街坊心中,「活化廳即係做六四展嗰度」。李俊峰也表示,由街坊的反應可見大家對六四展的重視。他說,有年到附近花檔買大束白菊花,老闆知道是為六四祭亡靈,就送了許多昂貴的百合花,「佢話行唔開,叫我哋幫佢送。好多人你以為佢唔緊,其實好上心」。
亦因六四展覽,引來許多平時過門而不入的街坊,有人特來送上收藏多年的剪報、文獻,也有人訴說當年油麻地一帶情況,催生了後來口述歷史計劃,以及〈由北京走到北京道〉的街頭藝術展,以藝術紀念學運,凝聚了社區焦點,某程度上重奪了街道的使用權。

活化廳更在特首選舉期間,自辦不設提名門檻的公投,「結果唐英年當選,唐太同劉德華都有幾票」。他說,每逢與時事有關的活動都份外受歡迎,如爭普選的革命月餅、抵抗舊區重建的「自救傾偈會」,「佢哋會覺得唔講呢啲嘢仲奇怪,對街坊嚟講,時事才是最社區」。
這些舉動,自不然會挑起政府與建制派的神經,據悉,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兼上屆藝發局委員鍾樹根,曾在藝發局會議炮轟活化廳「不搞藝術搞政治」。李俊峰不願猜測活化廳續約失敗,不過,他表示,藝發局抹煞任何社區藝術組織在社區中扎根,其實已是一種打壓。

【本報訊】活化廳續約失敗,新中標者是由社運藝術家莫昭如(圖)牽頭的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對於活化廳的留守,莫昭如不表反對,除因他仍未跟藝發局簽合約,也因對活化廳的欣賞,他曾撰文表示,「活化廳做的事情,有許多是出乎我們想像,是我們做不到的,只能叫好」。

讚創新又前衞

早在四年前,莫昭如與活化廳同時入標申請上海街404號視藝空間,而一連兩次,都由活化廳奪得合約。莫認為,活化廳創新又前衞,是個十分成功的藝術團體,與之競爭,雖敗猶榮。莫表示,今屆再次入標,其實是懷着「怕活化廳申請失敗」的心情去做的,萬一活化廳落選了,也有機會延續其精神。

他承認入標前與活化廳溝通不多,「如果有溝通,可能有唔同做法」,如與活化廳合作成一個單位申請。目前活化廳與藝發局的辯論陷膠着,莫表示不急於一時,他同意「原區安置」的做法,認為政府每年以極平租撥空間予社福用界使用,如油麻地一帶就有善導會、哮喘會等,藝術界實可向社福界借鏡,團結起來向政府爭取更多的空間去發展社區藝術。莫說:「詩人寫詩並不是因為稿費,而是因為失戀。」發展藝術資源的確有限,但藝術家並不會因而停止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