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https://jolene5719.blogspot.tw/2012/03/314.html?m=1
Friday, March 16, 2012
3月14日
小班
幾次在活化廳看到街坊鄰居像出入自家客廳一樣進來,覺得不可思議。我無法想像任何一個當代藝術空間每天都有住在附近的居民自在出入,阿婆和年輕的藝術家們聊天,問他們怎麼沒按時吃飯;有阿伯進來坐在長椅上看傳單看書報,一坐幾個小時,甚至發呆;小朋友下了課在這裡看卡通影片。有一個弟弟每天晚上九點會準時來這裡找阿峰聊天。
大家和活化廳的關係是以生活為基礎的。這裡是可以走動的地方,但不是社區活動中心之類的場所而已。一群年輕的當代藝術創作者和他們為鄰,這裡沒有什麼生活美學的口號,也沒在標榜藝術介入空間之類時髦的名堂,但這些事確實每天都在靜靜地發生。
活化廳有很多和街坊一起完成的創作。藝術家們進來上海街,一個佈滿早期移民生活和生意的夕陽街區,不很體面但有十足的民間氣味,什麼都東西都老,連人也是。附近廣東道上的攤販日復一日擺出他們的生活,在法律所規範的窄小範圍裡有尊嚴地謀生(儘管生意可能永遠很差)。他們和當代藝術的距離理所當然地遙遠,但是活化廳的藝術家們不讓當代藝術擺出一副假掰的臉色,是真正的交朋友。
活化廳的前廳不大。一張桌子上放著各式各樣的展覽文宣,幾張椅子,一部電腦在小小的辦公區,還有一個小書架區域。牆面上貼滿了今年過年時候街坊鄰居老老小小一起寫的各式春聯。中間架高的部分是花牌師傅黃乃忠的工作室。他原來在深水埗的店面被拆了,之後就在這裡繼續製作花牌,也曾經在活化廳辦工作坊。
這天我趕上了活化廳為油麻地街坊辦的「春季大旅行」,一趟中環的當代藝術之旅。香港中環一帶的商業畫廊,因為藝術博覽會的緣故特別聯合舉行了Artwalk,宛如一場當代藝術節慶。整夜,一路看到來自國際的藝術圈人士穿梭在這些畫廊之間。活化廳在這天安排了「春季大旅行」,讓有興趣的街坊免費參加。傳單上寫著「遊走蘇豪區藝廊,一邊欣賞藝術作品,一邊品嚐美酒佳餚」。阿峰說,佈告貼出一個小時就有十位街坊報名,三個小時之內全數額滿。他們租了一台巴士,帶著二十位鄰居,往中環進行畫廊初體驗。
報名街坊的多是阿伯和大嬸,有極少數年輕人,也有一位七十幾歲的婆婆。街坊戴著「春季大旅行」活動的橘色帽子,正面有一個白色的「活」字,人手一個背袋,裝著Artwalk 2012的導覽手冊,也可以收集沿路喜歡的展覽文宣。整個晚上,我看到他們毫無懼色地殺進精緻明亮的畫廊,推開大門,擠進充滿小洋裝香水和西裝的畫廊空間,拿起紅酒一家喝過一家,享用橄欖鮪魚三明治小點心,三三兩兩好奇地對著作品看了又看,甚至摸摸看起來好奇怪的作品材質。隨時抓著活化廳的藝術家們問東問西,對著作品標籤上那排毫不客氣的精緻五位小數字發出喟嘆「唉呀,要這麼貴阿」……
我有幾次站在畫廊門口,等進去的街坊探險回來,再往下一站。我看見一個又一個橘色的帽子沉浮在室內擁擠的人群裡。他們充滿活力,顯眼的橘色帽子好像小學生一樣帶勁,都有好奇的眼光。整晚看下來,有的人喝多了紅酒,幾乎茫了。而阿婆也很認真地跟到最後一站,全程看完所有畫廊的作品。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真的像是郊遊那樣愉快。
回程車上,活化廳的藝術家們發了問卷,請大家勾寫。上面的問題看來簡單,但很有意思。問題例如「今晚中環的洋人比華人多,你認為原因是什麼? □因香港以前是英國殖民地 □因西方人有較高文化素養 □因今天跑夜馬」;「下次你會自己再去參觀中環的畫廊嗎? □會 □不會 □活化廳再找才會」;「你較喜歡活化廳,還是中環的畫廊? □活化廳 □中環的畫廊 □不要迫我揀啦」
我偷看回收的問卷,大部分街坊都勾選活化廳,但也有一兩個勾選了第三個選項。
每次想起街坊在畫廊裡毫不含糊地欣賞、批評的樣子,心裡都好激動。也曾經在街坊們無心觸摸了作品的瞬間,或者直爽地對著作品發表高見的時刻,瞥見啞然失笑的畫廊小姐。她們畫著細緻妝容的臉看起來好囧。這畫面讓我偷笑。我想街坊們都真的認識了當代藝術。
大家和活化廳的關係是以生活為基礎的。這裡是可以走動的地方,但不是社區活動中心之類的場所而已。一群年輕的當代藝術創作者和他們為鄰,這裡沒有什麼生活美學的口號,也沒在標榜藝術介入空間之類時髦的名堂,但這些事確實每天都在靜靜地發生。
活化廳有很多和街坊一起完成的創作。藝術家們進來上海街,一個佈滿早期移民生活和生意的夕陽街區,不很體面但有十足的民間氣味,什麼都東西都老,連人也是。附近廣東道上的攤販日復一日擺出他們的生活,在法律所規範的窄小範圍裡有尊嚴地謀生(儘管生意可能永遠很差)。他們和當代藝術的距離理所當然地遙遠,但是活化廳的藝術家們不讓當代藝術擺出一副假掰的臉色,是真正的交朋友。
活化廳的前廳不大。一張桌子上放著各式各樣的展覽文宣,幾張椅子,一部電腦在小小的辦公區,還有一個小書架區域。牆面上貼滿了今年過年時候街坊鄰居老老小小一起寫的各式春聯。中間架高的部分是花牌師傅黃乃忠的工作室。他原來在深水埗的店面被拆了,之後就在這裡繼續製作花牌,也曾經在活化廳辦工作坊。
這天我趕上了活化廳為油麻地街坊辦的「春季大旅行」,一趟中環的當代藝術之旅。香港中環一帶的商業畫廊,因為藝術博覽會的緣故特別聯合舉行了Artwalk,宛如一場當代藝術節慶。整夜,一路看到來自國際的藝術圈人士穿梭在這些畫廊之間。活化廳在這天安排了「春季大旅行」,讓有興趣的街坊免費參加。傳單上寫著「遊走蘇豪區藝廊,一邊欣賞藝術作品,一邊品嚐美酒佳餚」。阿峰說,佈告貼出一個小時就有十位街坊報名,三個小時之內全數額滿。他們租了一台巴士,帶著二十位鄰居,往中環進行畫廊初體驗。
報名街坊的多是阿伯和大嬸,有極少數年輕人,也有一位七十幾歲的婆婆。街坊戴著「春季大旅行」活動的橘色帽子,正面有一個白色的「活」字,人手一個背袋,裝著Artwalk 2012的導覽手冊,也可以收集沿路喜歡的展覽文宣。整個晚上,我看到他們毫無懼色地殺進精緻明亮的畫廊,推開大門,擠進充滿小洋裝香水和西裝的畫廊空間,拿起紅酒一家喝過一家,享用橄欖鮪魚三明治小點心,三三兩兩好奇地對著作品看了又看,甚至摸摸看起來好奇怪的作品材質。隨時抓著活化廳的藝術家們問東問西,對著作品標籤上那排毫不客氣的精緻五位小數字發出喟嘆「唉呀,要這麼貴阿」……
我有幾次站在畫廊門口,等進去的街坊探險回來,再往下一站。我看見一個又一個橘色的帽子沉浮在室內擁擠的人群裡。他們充滿活力,顯眼的橘色帽子好像小學生一樣帶勁,都有好奇的眼光。整晚看下來,有的人喝多了紅酒,幾乎茫了。而阿婆也很認真地跟到最後一站,全程看完所有畫廊的作品。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真的像是郊遊那樣愉快。
回程車上,活化廳的藝術家們發了問卷,請大家勾寫。上面的問題看來簡單,但很有意思。問題例如「今晚中環的洋人比華人多,你認為原因是什麼? □因香港以前是英國殖民地 □因西方人有較高文化素養 □因今天跑夜馬」;「下次你會自己再去參觀中環的畫廊嗎? □會 □不會 □活化廳再找才會」;「你較喜歡活化廳,還是中環的畫廊? □活化廳 □中環的畫廊 □不要迫我揀啦」
我偷看回收的問卷,大部分街坊都勾選活化廳,但也有一兩個勾選了第三個選項。
每次想起街坊在畫廊裡毫不含糊地欣賞、批評的樣子,心裡都好激動。也曾經在街坊們無心觸摸了作品的瞬間,或者直爽地對著作品發表高見的時刻,瞥見啞然失笑的畫廊小姐。她們畫著細緻妝容的臉看起來好囧。這畫面讓我偷笑。我想街坊們都真的認識了當代藝術。